
?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羅霞 通訊員 何伽
“拿到錢的那一刻,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了,終于能安心給孩子交學費、過好日子了!”近日,拿到被拖欠近3年的勞務工資時,農民工廖某的聲音里滿是激動與釋然。
這一天,在湘潭市法律援助中心全程助力下,廖某等27名農民工終于拿回了總計647500元的“血汗錢”,一場跨越3年的討薪長跑終于畫上了圓滿句號。
多方溝通踏平維權荊棘路
時間回溯至2024年1月底,距離春節(jié)僅剩幾天,廖某、鄒某、鄢某等幾名農民工愁容滿面地走進湘潭市法律援助中心。
“我們27個人2020年到2022年在金僑房產(chǎn)湘江印象項目做泥工,工作早就干完了,可60多萬元工資一直要不回來!”說起討薪經(jīng)歷,農民工滿是無奈:找包工頭,對方避而不見;找建設單位,又被百般推脫。眼看年關將至,生活陷入困境的他們只能寄希望于法律援助。
了解情況后,湘潭市法律援助中心當即開通農民工法律援助“綠色通道”,免掉經(jīng)濟困難審查,2月1日便指派湖南湘牽律師事務所律師宋軍承辦此案。
討薪之路從一開始就布滿荊棘。
“立案第一步就卡殼了?!彼诬娀貞?,由于農民工法律意識薄弱,不僅說不清項目涉及的勞務公司名稱,連關鍵證據(jù)都難以提供,手中僅有包工頭簽字的結算單。首次向法院提起訴訟時,因缺乏與勞務公司相關的證明材料,立案遇到障礙。
一邊是焦急的農民工,一邊是缺失的立案關鍵信息。宋軍反復與法院溝通,說明農民工取證困難,爭取先受理立案。同時,他一遍遍撥打包工頭電話,在無數(shù)次無人接聽后,終于聯(lián)系上了對方。
面對包工頭的回避態(tài)度,宋軍耐心分析案情與法律關系,告知其參與訴訟對厘清與公司的結算問題更有利,最終說服包工頭同意作為被告參與訴訟,案件才得以進入審理程序。
多方搜集證據(jù)確保庭審鐵證如山
立案難題剛解決,審理階段的挑戰(zhàn)又接踵而至。
庭審中,被告始終避重就輕,對農民工在工地工作的事實矢口否認,以“不清楚”“不知道”回避責任。好在宋軍庭審前已多方搜集證據(jù),調取了建設單位發(fā)放農民工工資的銀行明細、開發(fā)區(qū)保交樓專項賬戶的工資發(fā)放記錄等關鍵材料。
當這些證據(jù)一一呈現(xiàn)在法庭上時,被告方無言以對。2024年12月2日,一審法院全額支持了27名農民工的訴求,判決被告支付拖欠的647500元工資。
被告不服,提起上訴。2025年5月15日,二審法院作出“駁回上訴、維持原判”的裁決,農民工勝訴結果塵埃落定。
百個賬戶中鎖定專項資金
勝訴判決書雖拿到手,工資卻仍未兌現(xiàn)。被告公司以“沒錢”為由拒不支付,案件陷入“執(zhí)行難”。
今年6月5日,宋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(zhí)行,卻發(fā)現(xiàn)該公司賬戶無足額資金,且大量農民工工資專項賬戶無法直接查封凍結。
面對上百個專項賬戶和27位農民工的銀行明細,宋軍逐一比對核查,一點點尋找線索,最終精準鎖定了涉案項目對應的農民工工資專項賬戶,并及時將線索提供給執(zhí)行法院。
法院迅速采取執(zhí)行措施,從專項賬戶中劃扣資金。
9月11日,拖欠數(shù)年的工資終于足額發(fā)放到了27位農民工手中。
責編:李迅
一審:艾京昆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









